在光伏电站运行过程中,灰尘始终是影响发电量的最大隐患之一。灰尘会遮挡组件表面光照,减少入射光,同时影响散热效率,长期沉积后还可能腐蚀玻璃表面,加剧组件衰减。研究表明,在环境条件较好的地区,灰尘造成的发电损失通常在5%左右,而在干旱、多风沙的区域,损失可能超过25%,甚至在缺乏运维的情况下达到40%以上。这意味着光伏电站的清洗频率与发电效率直接挂钩,合理的清洁是确保收益的必要条件。
从发电规律来看,清洁后的组件在不同时间段表现出差异化的提升效果。在早晚光照较弱时,组件的弱光响应能力会因清洁而显著增强,发电量提升最为明显;而在正午光照最强时,发电量虽然本身已接近峰值,提升比例相对较小,但绝对的电能增量依旧可观。整体而言,清洁能够使电站的年均发电量保持稳定增益,尤其在空气污染和灰尘沉积严重的季节,清洗后的改善幅度更大。
清洗方式的差别同样会影响最终收益。人工清洗方式成本低、效果相对彻底,但效率有限,且在极端天气条件下难以及时响应。洒水车等高压冲洗手段虽然作业速度快,但耗水量巨大,且高压水流对组件存在潜在损伤风险。相比之下,智能清洗设备凭借自适应控制、低耗水量、夜间和冬季可作业等优势,逐渐成为主流选择。随着运维理念的升级,行业也在逐步从固定周期的“定期清洁”,向根据组件状态和天气条件动态决策的“状态清洁”转变。这种方式能在运维成本与发电收益之间找到更科学的平衡。
除了人工和机械清洗之外,新型材料的引入为光伏组件清洁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案。正信光电联合科研机构率先将石墨烯镀膜技术应用到光伏组件产业化生产中。石墨烯镀膜不仅提升了玻璃的透光率,使组件透光率达到94.3%,同时利用其超亲水特性赋予组件自清洁能力,灰尘和盐碱污渍难以附着,雨水即可轻松冲刷干净。相关测试表明,正信光电石墨烯组件能够多发电3%-5%,不仅带来更高的发电收益,还显著降低了运维成本,避免了传统清洗方式中因操作不当造成的组件隐裂与热斑风险。
总体来看,光伏组件的发电量与清洗频率密切相关。科学的清洁策略能够显著提升电站收益,而运维方式也正随着技术的发展不断优化。从人工到智能设备,再到石墨烯等新材料赋能的自洁组件,光伏行业正在走向更高效、更低成本、更可持续的运维模式,这为未来的光伏投资与发展注入了新的确定性。
*参考文章
清联智控光伏清扫机器人:智能清洁,开启光伏电站高效运维新时代
https://news.solarbe.com/202502/28/386872.html
基于??榛墓夥褰嗷魅舜葱律杓蒲芯?/p>
https://pdf.hanspub.org/design202493_1451181236.pdf
【独家】蒙尘的光伏电站:谁动了你的发电量和现金流?(一)
https://news.solarbe.com/201406/09/53870.html
正信石墨烯自清洁光伏组件I 产学研的深度合作
https://mp.weixin.qq.com/s/LYTGWa4XAsCY3pEzU-gD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