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光伏产业迈向高可靠、高效率与长寿命发展的关键阶段,BC电池凭借“正面无栅线、光线尽用,效能倍增”的领先设计,成为突破效率边界、重塑应用场景的重要技术路径,并被全球光伏行业公认为"下一代主流光伏技术",代表着单结晶硅电池效率的巅峰水平,其量产效率已突破26%,成为引领产业迈向更高性能阶段的技术标杆。作为平台型技术,BC电池不仅通过无栅线正面设计实现了视觉美观与发电效率的双重突破,更凭借背面集成电极结构和30年以上的生命周期潜力,为分布式光伏与BIPV市场开辟了全新的应用空间。它不仅是效率的突破,更是光伏产品迈向高端化、场景化的重要载体。
在BC技术加速产业化落地的进程中,封装环节的创新协同已成为释放其全生命周期价值的关键。作为单玻全钢化封装领域的先行者和深耕者,中来新材凭借十余年的技术积淀,较早洞察BC电池对封装系统提出的高可靠、高效率与寿命同步的核心需求,依托创新研发的“双梁型合金钢边框 + 抗酸胶膜 + 高耐候背板”三大技术支柱,打造出与BC技术高度协同的封装解决方案,真正实现“电池与封装共进化”的系统级创新。为全球市场奉献“高效、耐久、美学”三位一体的新一代光伏封装范式。严苛的户外实证与极限环境测试,已为这一“黄金组合”的价值写下无可辩驳的注脚。
BC×单玻全钢化:何以成就“天作之合”?
BC电池的核心价值在于“正面零遮挡”带来的效率跃升,而单玻全钢化封装则凭借“全钢化玻璃前板 + 抗酸胶膜 + 功能背板 + 合金钢边框”构建起强防护、轻量化的坚固堡垒。两者从技术底层便注定产生“1+1>2”的协同效应,并在极端气候考验与长期户外运行中持续验证其卓越性能:
1、轻量协同,赋能广泛场景
BC电池正面无栅线,无需厚重胶膜保护,天然适配中来单玻全钢化封装中的“低克重EPE胶膜(300-360g/m2)+ 2.8mm超薄全钢化玻璃”轻量化设计。
组件整体重量较双玻(2.0mm 半钢化玻璃)降低 15%-20%(双玻重量 12.33kg/m2,单玻仅 9.63kg/m2),有效缓解屋顶承重压力,大幅降低支架与安装成本,为分布式光伏及承载力敏感场景开启更广阔的应用空间。
2、硬核防护,守护“精贵”内核
BC电池背面集成的精密电路对环境侵蚀更为敏感。中来单玻全钢化封装以“全钢化玻璃 + 双梁型合金钢边框”构筑全方位防护体系:
冰雹防护:2.8mm 全钢化玻璃搭配双梁型合金钢边框,可承受 45mm 冰雹冲击(双玻 2.0mm 半钢化玻璃在 45mm 冰雹下玻璃爆裂)。
荷载担当:双梁型合金钢边框抗风载、雪载性能较传统铝边框跃升50%,盐雾4000小时、湿热3000小时测试零红锈,耐候性傲视行业。
运行无忧:全钢化玻璃无热应力自爆隐患,避免双玻组件长期运行中因玻璃自爆导致的发电中断。
3、长寿命承诺,同步价值周期
BC技术作为平台型发展方向,承载着30年长效发电的使命。中来单玻全钢化封装通过“全钢化玻璃 + 抗酸胶膜 + 高耐候氟碳背板”组合,实现与电池生命周期的完美同步:
背板超长待机: 专属CPC背板历经吴忠、金昌、常熟等多地严苛户外老化及加速测试,理论使用寿命高达39.77-51.80年,远超BC电池30年设计寿命。
衰减有效控制: 实证数据清晰显示,单玻组件年度功率衰减率显著优于双?!狿型PERC组件三年衰减率低1.79%,n型TOPCon低0.20%,根治“封装先于电池失效”的行业痛点,确保客户长期收益最大化。
4、低温增益,释放高效潜能
单玻结构带来平均1.48℃的运行温度优势(较双玻),结合温度每降低1℃带来约0.4%的功率提升,为BC电池的高效基因再添强劲引擎。
户外实证显示:
P 型 PERC 电池单玻组件,2022-2024 年单瓦发电量较双玻分别增益 1.14%、1.77%、2.41%;
n 型 TOPCon 电池单玻组件,2023-2024 年单瓦发电量较双玻分别增益 0.32%、0.90%。
高效BC电池与单玻封装的结合,将这一发电增益推向新的高度。
光伏的真正价值,不仅在于瞬间闪耀的效率峰值,更在于穿越数十年风雨的稳定输出与可靠保障。BC技术引领我们探索效率的“星辰大?!?,而可靠封装,则是承载梦想、抵达彼岸的“坚固方舟”。
在今年印度新德里REI 2025的舞台上,中来新材将以“技术深耕者”的身份,向全球伙伴传递我们对未来光伏的深刻洞见,唯有当封装技术的长寿命承诺与电池的效率飞跃同频共振,光伏的全生命周期价值方能璀璨绽放。我们坚信,通过持续不懈的材料创新与工程突破,中来新材的单玻全钢化封装技术,必将为全球市场迎接BC及更高效电池时代的到来,奠定不可或缺的可靠基石。
中来新材——以创新封装之力,守护每一缕阳光的价值,共赴零碳未来。
来源:中来股份